近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
《意见》提出,要坚持普及知识、提升素养,自主自律、健康生活,早期干预、完善服务,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
《意见》明确了三方面共15个专项行动,强调国家层面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制定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
小编带你解读
《健康中国行动》
(2019-2030)
总体目标
2022年
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重点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地方病、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控,致残和死亡风险逐步降低,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
2030年
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得到较大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水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健康公平基本实现。
主要任务
一、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
1、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
到2022年和203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22%和30%。
2、实施合理膳食行动
到2022年和2030年,成人肥胖增长率持续减缓,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分别低于7%和5%。
3、实施全民健身行动
到2022年和2030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90.86%和92.1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7%及以上和40%及以上。
4、实施控烟行动
到2022年和2030年,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分别达到30%及以上和80%及以上。
5、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
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0%和30%,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减缓。
6、实施健康环境促进行动
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明显改善,并持续改善。
二、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
7、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
到2022年和2030年,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7.5‰及以下和5‰及以下,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18/10万及以下和12/10万及以下。
8、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
到2022年和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
9、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
到2022年和2030年,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的比例实现明显下降,并持续下降。
10、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
到2022年和2030年,65至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
三、防控重大疾病
11、实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
到2022年和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下降到209.7/10万及以下和190.7/10万及以下。
12、实施癌症防治行动
到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
13、实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
到2022年和2030年,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下降到9/10万及以下和8.1/10万及以下。
14、实施糖尿病防治行动
到2022年和2030年,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60%及以上和70%及以上。
15、实施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
到2022年和2030年,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
组织实施
1
加强组织领导。国家层面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制定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
2
动员各方广泛参与。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健康促进的强大合力。
3
健全支撑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疾病防治和应急处置能力。
4
注重宣传引导。采取多种形式,强化舆论宣传,及时发布政策解读,回应社会关切。